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忠松教授《用油菜铺就多彩致富路》入选教育部第六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本网讯 社会服务处 裴昌胜)近日,教育部公布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湖南农业大学“用油菜铺就多彩致富路——最美科技工作者刘忠松教授的产业帮扶路”项目成功入选,这是我校第4次入选同类典型项目。
2019年以来,应宜章县科工局邀请,我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早熟育种材料创新”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忠松教授切实担当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责任,在政府支持下,带领团队聚焦宜章县鑫威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展对口帮扶,用油菜铺就多彩致富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稳定传统优势产业水稻制种和蔬菜种植;发展黄籽油菜种植和菜籽油加工并建立地方品牌;利用区位优势种植彩花油菜发展农旅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
推广优质油菜品种,助力粮油兼丰增收致富。团队送去自己选育的早熟高产、黄籽高油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含油量高达52.86%,菜油售价比普通菜油高4-6元,农户每亩可增收200元以上,合作社每年可增收30余万元。团队协助合作社建立了小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申请了菜籽油品牌,每年新增利润50万元左右。依托长沙景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增加销售渠道,实现年销售黄籽菜油20万斤、年利润增加100余万元。刘忠松教授团队选育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农大1号”,能周年种植,菜薹富含硒锌钙、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2022年上市后实现每亩菜薹收益七八千元,大幅提高了油菜生产效益。同时完善了油蔬两用油菜品种配套种植技术,明显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增加了菜籽油供应。
实施一年三熟技术,探索保粮稳油绿色增效新模式。团队发挥多学科交叉团队优势,集成学校油菜栽培育种、水稻制种、农机和食品加工等方面的专家,为平和村的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推动了油菜种植面积大幅提升。在不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下,调整水稻插秧期实现稻油轮作,增加一季油菜收入。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国家大力发展粮油生产、保障粮油安全的政策,与宜章县科工局、农业农村局合作建设油菜科研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湘油420”和“湘油228”等早熟油菜品种,摸索出一套综合利用短生育期油菜品种、早熟早稻和早熟晚稻品种配套的新技术体系,有效实现了实现稻-稻-油三熟制全程机械化生产。
推广彩色油菜花品种,打造“花海经济”。团队充分利用发挥好培育的红、白、紫、粉、桔五个色系共数十种颜色的油菜品种,结合宜章县旅游资源,着力推广彩色油菜花新品种种植,打造“花海经济”,成功撬动文旅融合的大产业,有力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农产品销售,拓宽农民增收路径,6000多个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实现“一花多赢”的综合效应。通过持续举办油菜花节,打造了平和村的“生态名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圆满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这些彩色油菜,已在湖南、云南、广东、上海、福建、西藏、宁夏等20多个地方示范推广3000余亩。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团队依托企业专家把技术迅速落地,指导建立菜籽油加工生产线并优化加工工艺,转化为生产力,通过示范作用以及产品供销渠道组织广大农户进行生产模式和技术变革,增加农户收入,给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刘忠松教授数十年潜心油菜科学研究和推广应用,成功实现了“理论、技术、品种、产品”全链条创新,2022年度获评为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他和团队育成的黄籽高油油菜品种湘杂油系列已在湖南省及周边省份累计推广6000余万亩,成功实现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宜章县乃至湘南地区的油菜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育成的各类“实用主义”油菜品种,向全国适宜种植区域累计推广达1.5亿多亩,增产油菜籽30余亿公斤,增收约150亿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结交流推广高校帮扶工作典型模式、成功案例、创新做法,教育部组织开展了“第六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全国共有30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11所部省合建高校推荐了180个项目,最终推选出61所高校的典型项目。湖南省共获评2个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