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科教示范基地科普工作规划(2016-2020年)

时间: 2022/03/14   作者:   点击: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科教示范基地

科普工作规划

2016-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普基地全局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申报与评审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现代农业科普教育工作,强化湖南农业大学科学研究和教学育人的功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科教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五年规划。

二、建设工作目标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科教示范基地在2016年至2020年建设总体思路是,加大基地建设项目,提升“知农、爱农、学农”的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特别是针对中小学青少年的服务,为力争510年发展成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基地组织建设

 1、在现有的组织架构建设基础上,完善基地的管理运行要以基地工作管理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基地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基地的运行和管理体制;

2、落实各展馆、教学基地、实验室、中心等科普场地的年度科普总结汇报制,使基地规范运行,有效管理

3、积极强化基地队伍成员考核、奖励和退出机制,完善基地的科研队伍建设。

(二)强化宣传力度

1、切实做好基地网页和微博建设。启动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科教示范基地网站建设,围绕农业生态环境科普知识,制作系列宣传视频和宣传册,大力加强基地宣传,做出基地品牌,扩大基地的科普影响力。

2、加大基地建设的宣传经费投入力度,围绕基地“科教”主题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三)稳步提升科普成果质量

1、聚集相关研究前沿,稳步提升科普成果质量。学校增设科普研究方向,加大项目资助,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力争省部级及以上科普作品奖2-3项,组织科普项目申报,产出科普成果,提升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公开发表科普类论文30篇以上;公开出版与中小学生、群众农业环境科普类书籍或教材1-2部,每年向社会推出1-2个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影响的科技项目成果科普化案例。

2、每年定期向周边社区、农村、基层单位举办环保科普巡展。办好“科普活动月”、“科技(科普)活动周”、“全国环境保护日”、“国际植物日”活动。

3、加大资助力度,加强科普交流。鼓励基地科普专兼职工作人员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各种科普交流活动或相关机构进行考察参观,提高基地科普工作人员的学术修养和交流能力。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环保学者、专家来来基地作科普交流。

(四)着力发挥科普、科教育人的作用

1、以科教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创新人才培养手段。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与科学素质提升贯穿学校育人全过程,开发科普类农业生态环境教学内容,融入课外实践。启动大学生和研究生科普志愿者科普专业化培训,开展生态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创作人才成长。

2、紧抓育人主题,突出农业特色,推进基地中小学研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每年公众开放日至少保证180天。每年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在校中小学生参与率不低于80%。通过专家报告、农业生态环保宣讲或下课堂等形式激发中小学生“知农、爱农、学农”,从小树立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生态观念和科学思维。

3、积极探索社会服务,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三下乡”开展农村垃圾与污水治理、农村植物重金属污染与防治、农药化肥科学施用、农村环境与健康等科普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建立完善基地相关工作实施机制,以学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牵头负责领导基地实施工作,将基地发展目标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基地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

各教学学院将基地有关任务纳入学院相关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学校职能部门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会同各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科普建设。

(二)机制保障。

完善激励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科研成果转化或科普推广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制定专、兼职科普工作人员评价标准,定期开展全校范围内各项活动的监测评估。

(三)条件保障。

完善法规政策。以科普法律法规为基础,积极寻求对于科普基地的政策倾斜,修订科普条例,制定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办法,将科普人才列入学校的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加强理论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方面,学校组织教学或科研团队开展科学基础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造科学素质建设高端智库。

保障经费投入。学校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基地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鼓励吸收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科普援助等方式为科普基地建设投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