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产季,农大在行动(2022第一季度)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春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共派出20余支全产业链专家团队、213名省市科技特派员、150名省“三区”人才、9名科技副县长赴全省各地开展科技扶贫,指导春耕生产,接续帮扶包括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湘赣边区等在内的全省有关市县区镇发展特色产业,极大程度上重树了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村镇、农民的信心。
蔬菜产业,邹学校院士团队:去年以来连续的低温阴雨天气,以及今年以来较为罕见的春后两场雪雨,导致许多蔬菜大棚倒塌、幼苗毁损,我省的早春蔬菜供应面临严峻形势,蔬菜供应较为紧缺,价格有所上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领衔,湖南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湖南农业大学戴雄泽教授带领的团队,开春以来,深入到长沙、常德、岳阳等地,下沉指导蔬菜设施育苗、设施春提早栽培、防冻抗冻技术60余人次,极大程度上重树了当地种植大户的信心。
柑橘产业,邓子牛团队: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湖南省柑橘协会会长、湖南省水果产业指导专家组组长邓子牛及其团队,开春以来,通过学会、协会微信群,对宜章、永兴、江永、麻阳、泸溪、石门、安化、衡南、湘潭、茶陵等地的会员单位进行线上答疑,指导当地柑橘园水肥管理。
农机产业,吴明亮团队:湖南农业大学农机专家吴明亮团队,联合湖南阜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等,探索出一条“高校+大户+农机企业”聚力解决种植薄弱环节机械化问题之路。即农机企业造“好农机”,“土专家”搞好农艺服务,高校农机专家带头研发助力,农机农艺融合,联合打造适合南方水稻高速育秧设备,实现高速播种、泥巴育秧、自动转运,服务水稻栽植机械化;水稻育秧环节实现“流水线”生产。这样,不下田也可以育好秧,现代化工厂育秧成了“主力军”;“秧好一半谷”,种子经销商也变成了育秧专业户,从卖种子变成了卖秧苗,也能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湘才乡连计划:陈斌、黄科教授:3月4-5日,“湘才乡连”计划专家陈斌教授和黄科教授赴泸溪县元胜生态养殖责任有限公司和吉首市晟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现场指导。
休闲农业板块:湖南省科技特派员朱华武、谭泗桥积极赴服务企业望城区百果园生态农庄和梅树湖生态农庄进行指导,帮助农庄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环境改造与提质升级、品牌打造与营销力提升、新产品新项目研发与推广、开辟庄主直播间等,积小胜为大胜、静等时机到来。
规划设计板块:湖南省科技特派员何丽波副教授利用电话、微信、邮件,与远在湘西州永顺县的塔卧苏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取得联系,获取基地的建设空间布局和经营管理现状的图文信息,通过组织校内工作小组借助空间遥感数据分析,并利用腾讯会议与派驻单位头脑风暴,共同分析基地资源特色与产业潜力、诊断发展瓶颈、研讨制定发展策略。
中药材产业:湖南省科技特派员彭尽晖副教授在疫情期间,主要利用电话、微信,与邵东多特农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指导基地早春时期预防倒春寒,进行低温、雨雪天气中药材防冻技术措施,并利用腾讯会议与邵东市组织部科协联系召开视频会议,共同探讨邵东各基地发展特色与产业潜力、诊断发展瓶颈、研讨制定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板块:三区科技人才姚磊副教授作为江永县的三区人才,通过微信对传统村落——何家湾村多次进行沟通,共同分析产业发展、村落空间规划改造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三区”科技人才服务团周兵老师等一行三人先后两次去到湘西州永顺县,与对接单位永顺塔管处进行现场交流,调研走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了解根据地和长征公园规划建设情况,对根据地如何更好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教育、民族特色村落等提出建设意见。
未来,乡村振兴中心将继续重点对接湖南省“14+13”重点示范创建县和重点帮扶县需求,落实落地湖南农大“四个一”(一个产业集群、一位首席专家、一支稳定团队、一套成功(可复制)模式”工程,做好科技服务工作,赋能乡村振兴。